首页 > 文化 >

解析中国小提琴演奏技法对中国民族乐器的借鉴

发布时间:2022-11-04 13:38:52来源:

 

摘要:

小提琴引进我国之后,开创了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结合的先河。沿袭着我国音乐文化继续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道路,在中国小提琴演奏方面,为了能够更好的获得国人的审美认同,大胆的吸收和借鉴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和实际应用,在保证保持中国特有的民族特色基础之上,使中国民族乐器音乐文化与西洋乐器小提琴自身的音乐语言进行了成功的糅合,创造了中西方音乐文化伟大的结合和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小提琴演奏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字:小提琴演奏技法;中国民族乐器;借鉴与吸收

小提琴艺术起源于欧洲,它的发展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从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主义的几个重大阶段。小提琴艺术是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艺术体,所展现出来的美感与价值是其他乐器不可比拟的,因此小提琴具有“乐器皇帝”之称。小提琴是一种具有高雅性和艺术性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时期,其原型是埃及的乐器“里拉”,后来经过意大利人的改造,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模样,也正是更名为小提琴。如今它已经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学习和应用,同时它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在所有乐器中处于重要地位,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是一种能够体现优雅情操的艺术媒介。

小提琴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在这期间我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例如马思聪,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小提琴一代宗师马思聪先生已经驰名海内外。如今一种新的小提琴演奏形式产生——中国民族器乐曲改编小提琴曲,这样的小提琴作品将西洋乐器民族化,正是借鉴和吸收了民间器乐曲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在“西洋乐器皇帝”上演奏出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音乐。中国小提琴演奏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民间器乐完美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并对后来的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具有长远影响。

一、中国小提琴演奏技法借鉴中国民族乐器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文化历史长河里,我国自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早期乐器,有埙、磬、骨笛等简单的吹奏乐器,后期经过漫长的发展、更新与淘汰,各类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如雨后春笋般的逐渐显现。它们形态各异,音色音域丰富,吹奏技法也大不相同,这就为我国后期小提琴的音乐创作或者古典曲改编小提琴曲提供了素材和基础。这些乐器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结合特有的中国民族元素蜚声海内外,但小提琴传入我国不过百年历史,由于它在我国既没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没有浓郁的中国艺术表现力,相较于其他民族乐器来说是难以获得国人认可的。但是为了打破这一现象,我国的作曲家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使之在我国得到了众人的审美认同,大胆的借鉴和吸收中国民族乐器的风格和演奏技法,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民间器乐完美结合,在小提琴音乐创作中既很好的运用了西洋乐器,又使之极具中国特色,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方小提琴音乐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糅合。

我国小提琴演奏不仅沿袭了西洋乐器演奏手法,后期的各种小提琴表演都是借鉴了民族乐器的特殊音效创作手法。我国的民族乐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包含打击乐器,例如鼓、锣;戳奏乐器,例如笛子、唢呐;弹拨乐器,例如古筝、琵琶等;拉弦乐器例如二胡、三弦等等。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中不乏对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音响的借鉴与实际应用。

(1)、小提琴对打击乐器的借鉴

中国的打击乐器是早于其他类型乐器出现的,并完备定型。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打击乐器奠定了我国音乐名族风格的发展与形成的基础。小提琴在进入中国以来,借鉴了打击乐器的哪一个优秀方面呢?打击乐器形态多种多样,打击节奏是其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因此,节奏成为小提琴演奏技法借鉴和吸收中国打击乐器的创作元素之一。著名的《黎家代表上北京》小提琴演奏模拟富有黎族舞蹈节奏的锣鼓点,采用左右手纯五度拨弦交替的技法来营造歌舞升平的一个场景。以下谱例:

黄英森、李自立作曲的《椰林迎春》在第一部分里面,为了模仿海南黎族吹打乐的节奏型及旋法来将人们庆春敲锣打鼓的热闹喜悦场面表现出来,运用八度上倚音、回旋音和左右手五度交替拨弦来达到这个效果。

(2)、小提琴对鼓吹乐器的借鉴

打击乐器在先秦时期发展和应用最为鼎盛,成为第一使用乐器,到了汉代时期,雄踞一世的打击乐器退居次要地位。在打击乐器之后,鼓吹乐器成为了当时民乐的第一类型使用乐器。由于吹管乐器因对旋律方面的极大开发,迅速提升了音乐的整体表现力,因此后期鼓吹乐器的兴起标志着我国民乐演奏上了一个新台阶。而这些鼓吹乐器,更因流传的地域、种群、文化等差异共同铸就其音响的独特性,为小提琴表现手法的借鉴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例如莫日格吉勒图的《那达慕盛会》,在曲中为了表现出内蒙族人民欢度盛会的热闹,场面宏大的景象,充分的运用了明亮的装饰音和琵琶音演奏模仿笛子清脆、高亢的音响,借鉴了蒙古民间音调素材,描绘出了一幅辽阔的草原风光。以下谱例:

(3)、小提琴弹拨乐器的借鉴

我国的民族乐器发展,从早期的打击乐器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民乐的产生,到鼓吹乐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我国音乐发展走向节奏和旋律时代的重要基础。在这之后,弹拨乐器初见端倪,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例如琵琶、古筝、古琴等的发展,将中国民族音乐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舞台,而弹拨乐器这种音色上纵向的网状铺叠效果,也为小提琴表现技法的丰富开辟了一种全新的音色追求。例如在陆培作曲的《四首中国主题小提琴幻想曲一为独奏小提琴而作》中的第一首——《夕阳箫鼓》引子部分就非常完美的借鉴了我国民族乐器弹拨的轮指技法,他是用小指到食指快速轮指拨奏双音,达到了由慢渐快的拨弹短音响效果用以模仿鼓声,形象地描绘了微波荡漾的春江画面。以下谱例:

再例如在李自立谱曲的《湘水情》中段部分,成功的模拟了我国民族弹拨乐器在演奏中的“推、抹”的手法,运用小提琴右手拨奏与左手上下滑指技法,产生出清幽淡远的音色效果。仿若古琴演奏的余韵萦绕在耳,造就了轻盈纯净的音乐气氛。以下谱例:

(4)、小提琴对拉弦乐器的借鉴

在我国民族乐器发展史上,拉弦乐器的出现和发展都晚于打击乐器、鼓吹乐器和弹拨乐器。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载,我国在唐代出现了我国拉弦类乐器的始祖,“轧筝”和“奚琴”,别名也可以称作是嵇琴,其他三种类型乐器都是始于先秦,发展与汉代,而拉弦乐器是出现于唐代,后期才得到发展。由于拉弦乐器其拟人化的音质、灵巧敏捷的发声、丰富的技法表现力,使拉弦乐器后来居上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主体力量。因此,同样以弓弦擦奏来发声的小提琴,对于拉弦乐器音乐色彩的追求自然不胜枚举。例如杨智宝作曲的《马头琴之歌与盅碗舞》在引子部分成功的借鉴了蒙古族拉弦乐器马头琴的演奏法,用小提琴频繁地交替使用空弦、泛音与颤音。与此同时还成功的借鉴了马头琴演奏中的独特而别致的“哑音”技法,以泛音与按音的配合把蒙古族音调素材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下谱例: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历史的长河里得到了沉淀,各个地方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音乐语言,中国特有的“吹、拉、弹、敲”正好照应了我国四大类民族乐器在演奏方面的演奏手法。也可说正是因为我国有这样多元化的民族乐器,所以在音乐的风格方面也别具一格。在进行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时,其指法、姿势等技巧上都大量的借鉴和吸取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从而保证了小提琴所创作的作品都具有强烈鲜明的艺术特色,渲染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二、我国民族音乐在小提琴乐器中的应用

(1)、我国自小提琴引进以后,出现了大量的优秀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同时也创作了许多闻名世界的小提琴曲,例如《瑶族舞曲》、《牧歌》、《新春乐》、《新疆之春》、《夏夜》、《思乡》等曲目。现为CCTV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的《渔舟唱晚》可以说是中国小提琴曲中的极品,在其双音那一段极具流动感和艺术渲染力。全曲大概分为慢板、音速加快和快板三部分。旋律运用了一连串的变奏手法,其演奏技巧也借鉴了我国弹拨乐器古筝的拨弦和泛音技巧。

(2)、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梁祝》是中国交响乐文化中最具民族性和平民性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于1958年,作者是当时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何占豪和陈刚,由于其华丽的音乐效果和优美的旋律听众对此乐曲有更透彻的理解,在当时一经演出,并享誉国内外,可以说是我国建国之后在小提琴交响乐道路上的里程碑。后面我们会对该曲进行简单分析。

作者是以我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素材,借鉴了我国越剧的素材,加上西方小提琴奏鸣曲式结构进行创作的,同时加以管弦的配合,成功的是中西方的音乐文化的了柔和,是中西音乐创作技法成功结合的代表。《梁祝》以其曲调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强性被众人所喜爱并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轰动。

《梁祝》被我们所熟知。它也是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该曲目很多地方就借鉴了我国四类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例如琵琶、古筝的演奏及方法,将二者与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进行了有机结合,曲风淳朴,音律缠绵悱恻。例如在展开部祝英台抗婚的那一部分,对二胡演奏手法的滑音技巧借鉴的非常巧妙,奏出了声嘶力竭,坚决反抗的声音,容易联想到抗争场景。对于曲目中哭坟的那一部分,小提琴借鉴了拉弦乐器的演奏技巧,力求突出如泣如诉悲凉的旋律效果。综观《梁祝》这一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不难发现在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上沿袭了西洋小提琴的原有特色,同时还吸取了民间音乐的精华,这就加强了该曲目的戏剧体现,可以称为我国小提琴演奏方面的代表。

《梁祝》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作者是以奏鸣曲式为结构,将《梁祝》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草桥结拜,第二个是英台抗混、第三部分是坟前化蝶,同时对这三个阶段分别分布但乐章协奏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以故事情节未索引,利用中西乐器演奏技巧相结合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跌宕起伏又感人至深的曲目。《梁祝》的另一个创作特点是在对该曲目进行创作之时就对演奏乐器的配备上做了调整,为了保证该曲目在运用西洋乐器小提琴演奏的同时也满含我国民族特色,独奏乐器小提琴在演奏技术上有意识的靠拢和借用我国民间弓弦乐器的演奏技法。所以说《梁祝》整首曲目都是用奏鸣曲式完成装作的,奏鸣曲式是乐器作品中结构最复杂,但最具有音乐艺术表现力和张力的曲式结构。

(3)、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优秀的民乐小提乐曲

说过早些年的著名小提琴曲之后,再看一下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优秀的民乐小提乐曲,例如钟信明在2001年时所创作的著名小提琴浪漫曲《茶山春》,耳熟能详,还有吴粤北的《月下舞歌》,周振锡的《苗寨飞歌》都是近些年来不断涌现的优秀小提琴民乐。

通过我国早期和现在小提琴曲的创作历程来,西洋乐器在我国已经逐渐开始走民族化的道路,这对延续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又对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结合与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糅合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还加强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被更多人认可和赞同。2003年1月15日,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办了一场由奥地利国家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表演的中国专场音乐会,有小桥流水般柔情的《茉莉花》,又有热情奔放的《塞北舞曲》,还有展现欢乐场面的《春节序曲》和意境深远的《良宵》,在每首曲子之后都响起了经久不衰的热烈掌声,说明中国的民族乐曲已经真正的走上了国际舞台,并得到了跟多人的支持和认可。

三、总结

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艺术表现魅力文明于世界,所以中国民族乐曲还是要走向世界。在我国民乐的世界里,出现了很多的优秀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他们把中国的民族音乐带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唱红了维也纳和悉尼歌剧院,也唱红了个大洲。全世界都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同时在音乐无国界的基础上,很多西方人更愿意用西洋乐器演奏地道的中国音乐。所以可以说音乐无国界,而中国的民族乐曲就是世界的。

通过阐述小提琴演奏与中国民族特色的乐器的各方面联系,简单的了解了我国一些著名曲目中小提琴对我国各类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借鉴和吸收。可以说,我国开创了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结合的先河,并且产生了许多享誉国际的著名曲目。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沉淀,小提琴艺术已经走向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在我国小提琴音乐的创作创新思想之下,各作曲名家还在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学习,在完善小提琴演奏和创作的前提下,对自身的素质提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走民族文化路线是当前的必然形势,这样不仅能够对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进行筛检,又能够将我国民族乐器的特色和技巧与小提琴音乐演奏有机糅合,在丰富小提琴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又将我国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小提琴作品及演奏技法推向了世界,开创了中西文化和弦音相结合的新路程。

参考文献:

[1]、田康,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反馈,艺术百家[J],2005(06)

[2]、陈习,试论中国小提琴演奏技法对中国名族乐器的借鉴与吸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06)

[3]、张承业,论小提琴演奏中不同音律的运用,艺术百家[J],2008(02)

[4]、田力文,论小提琴演奏转中提琴演奏应注意的四个基本问题,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2012(06)

[5]、耿琴瑶,小提琴演奏中的音乐表现,艺苑[J],2011(01)

[6]、王洪生,王侃,器乐演奏的四种心里现象——以小提琴演奏为例,济宁学院学报[J],2005(06)

[7]、徐雅利,小提琴演奏的音准与音色探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2010(03)

[8]、刁瑛驰,装饰法——音乐理论中生动而富有教益的篇章——装饰音在小提琴演奏中的运用,北方音乐[J],2012(07)

[9]、刘自力,小提琴演奏的发音问题,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J],2001(01)

[10]、彭松,论小提琴演奏中民族器乐手法的运用——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民族音乐[J],2011(06)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